李翰祥版《倩女幽魂》注重的不是男女情感,而是家国天下和仁义礼智。电影开篇,宁采臣和燕赤霞关于中兴大业的探讨,以及中段对另一书生风流好色的鄙视,都反映出李翰祥在《倩女幽魂》中的立意。他不希望将《聂小倩》改编成庸俗的风月故事,因此倾注了大量心思提升电影的艺术性。
从场景到人物,李翰祥都力求古朴,力求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即便在摄影棚内拍摄,他也运用自己的美术功底,将场景布置得古香古色。配合文言文式的台词,古代怪力乱神的故事跃然屏上。
电影的构图和绘画性很强,每一帧都仿佛一幅山水画。李翰祥深厚的国学底蕴,在电影中展现无遗。他改编的《倩女幽魂》中,宁采臣和聂小倩的相遇、相知,注重的是“雅”字,而非简单的风月韵事。
电影的结尾,也不同于原文。李翰祥仅借鉴了《聂小倩》的前半部分,后面的大结局是他自己的原创。燕赤霞由书生变成了道士侠客,宁采臣与聂小倩虽未结为夫妻,却得到了圆满的结局。
徐克版《倩女幽魂》在故事脉络和角色设定上与李翰祥版保持一致,但在改编上加入了自己的风格与与时俱进的审美。他简化了前辈的作品,使其更加猎奇化,虽然失去了一些艺术性,但在观众中却赢得了极高的好评。
徐克版的《倩女幽魂》在人物塑造上更加具体,增添了黑山老妖与小青这两个角色,使得故事更具戏剧张力和矛盾。他对恐怖氛围的渲染,突显了聂小倩的处境与本性。同时,他将宁采臣帮助聂小倩的动机转化为男女情事,使得电影的主题与李翰祥版大相径庭。
至于燕赤霞这个角色,徐克并未固守传统,他塑造的燕赤霞虽然一身侠义之气,但会随着认识世间的过程而转变。这些角色的身上都具有一定的悲剧色彩,最终导致了宁采臣和聂小倩无法在一起的大悲剧结局。
《倩女幽魂》的续集《人间道》虽然与蒲松龄的《聂小倩》已无关系,与李翰祥的《倩女幽魂》更无关联,但片名和角色名仍与“倩女幽魂”相关,可见徐克是为了票房而蹭IP。至于第三部《道道道》,更是与“倩女幽魂”仅剩下字面意义,三部电影间缺乏连贯性,是徐克拍三部曲的通病。
两位导演虽然都根据《聊斋志异》中的《聂小倩》进行了改编,但各自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与审美,为华语电影留下了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