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晓佳一】图文记录乡村生活,解析“三农”问题,解读社会焦点!请点击关注,获取更多信息!
随着“新农合”缴费工作的启动,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关注这一与自身健康息息相关的政策。新农合医保,如今已更名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而农民们更习惯称其为“社保卡”。看病时,必须携带社保卡,否则无法报销,这一习惯在农村已深入人心。而现在,电子医保凭证的推出,更是实现了无卡就医的便捷。
每年的9月初到12月底,是新农合缴费的固定时间。为了防止因过期而影响下一年度的使用,农民们早早地开始缴纳费用。然而,今年的收缴工作似乎有些困难,各部门和村干部不得不开始与村民沟通,并要求做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
今年,新农合个人缴费再次上涨,去年全国最低缴费为280元,今年上涨了40元,达到每人每年320元。这一上涨,让不少村民感到压力。毕竟,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每一分钱的支出都需要慎重考虑。
面对这种情况,村干部们积极研究政策,寻找解决办法,并透露今年的新农合新增了三大好处。
首先,实际报销比例提高。看病贵、难的问题一直存在,许多家庭在看病时花费并未实际减少,反而越来越大。今年,将进一步稳定住院待遇保障水平,政策范围内基金支付比例稳定在70%左右,完善门诊慢性病、特殊疾病待遇保障和普通门诊统筹,确保待遇衔接。同时,多个部门表示要提高实际报销比例,减少小病大医、过度医疗等行为,让看病费用真正下降。
其次,一般门诊也可报销。过去,门诊报销仅限于乡镇医院和村里的卫生所,报销比例因地区而异。而现在,县级医院的门诊治疗多数也能报销了,特别是对于慢性病,报销比例与住院报销同步。高血压、糖尿病用药,甚至条件好的地区已将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纳入慢病保障范围,大大减轻了这些长期病慢性病家庭的负担。
最后,费用可跨省结算。优化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探索门诊慢性病、特殊疾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的实现路径。同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完善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制度规范以及平台功能。目前,我国已有27个省市开通了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结算的试运行,要求在2022年底前,每个县至少有1家定点医疗机构能够提供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以满足外出农民工的就医需求。
除了上述三大好处,村干部还透露有两类人可以免交新农合个人缴费,由国家财政或省市进行补助。
第一类,一级低保户。农村特困家庭、生活困难户、丧失劳动力的残疾人及无生活自理能力的人群,全部减免新农合缴费。同时,看病时也将进行兜底倾斜,确保困难家庭不因疾病陷入困境。
第二类,高龄老人。高龄老人的医疗保险缴费因地区而异,有些地区全部减免,有些地区减免一半。不过,绝大多数地区对于70岁以上,甚至是80岁以上的老人,个人缴费全部减免,减轻了他们的负担。毕竟,农民的养老金本就不多,如果还要交几百元的医疗保险费,一年都不用看病了,吃饭钱都难凑够。
我国已基本实现全民医保,参保率高达96%以上。虽然新农合费用上涨导致部分人断缴,但为了自身的健康保障,大多数人还是在村干部的催缴下继续缴纳。今年,您还会选择继续缴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