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新闻客户端11月27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邹春霞 通讯员 朱福利 摄影报道)地名,本是寻常之物,却往往隐藏着历史的沧桑。乡村的道路,便是一个地区最直观的名片,它们承载着人们的记忆,也映射出地方文化的深度。
福山区近期完成了第一批6个镇街120条乡村道路的命名,正式对外公布。这一行动不仅展示了福山区的文化底蕴,更是其“乡村著名行动”的一大实质性进步。
路名如诗,如槐香街、梅兴路、温润巷、禅韵路等,它们背后或藏有古老的故事,或诗意盎然,令人倍感温暖。
那么,这些道路的名字是如何“出炉”的呢?记者特地走访了福山区民政局,试图揭开其背后的秘密。
传承历史,路名有底蕴。
在福山区的臧家庄镇洛汤新村,洛仁路、洛义路、洛忠路、洛孝路等路名,给人一种厚重大气、内涵丰富的感觉。而张格庄镇三夼新村的举明街、怀恩街等,更是让市民感受到其中的韵味。
朱福利,福山区民政局地名科科长,他深入解读了这些路名的命名原则:“我们旨在反映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姓氏字辈、乡风特色等特点,让每一条路名都有其独特的含义。”
在此次命名过程中,福山区坚持让老百姓直接参与,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收集意见,起的名字简单好记,相互关联成系列,既接地气,又符合群众的口味。
“在命名时,我们尽量保存老地名,保留传统印记,这也是传承历史的一种途径。”朱福利举例说,回里镇土峻头村的道路名称在传统村落道路交通规划时便起了名字,并收入村志,此次定名,除重名道路外,原有路名都被保留。
好听好记,路名有温度。
为何要为这些道路重新起名?主要是因为这些道路多数为农村公路或乡村小路,虽然形成已久,但起名却是近一二十年的事,多数是以道路起点到终点首字命名,缺乏特色。
“道路的命名首先要发挥定位、导航的基本作用。”朱福利介绍,像门楼街道楚塘村、西汪格庄村这样的名字,既有历史文化含义,又有不同的地理导向作用。而楚塘前街、楚塘后街、西汪北街、西汪中街等,简单明了,指位明显,易为百姓接受。
道路取名,也如同人取名,讲究相互关联成系列。如臧家庄镇中桥村的12条街路都以“中”字开头,洛汤新村的洛仁路、洛义路、洛忠路、洛孝路,都是“洛”字系列路名,传承中华美德。
此外,一些路名还蕴含着祝福和人文关怀,如门楼周家岘的隆昌街寓意全村兴隆昌盛,高疃镇巨屯村的水兴街是纪念改变了巨屯村吃水困难的局面,回里镇土峻头勤民街则寓意勤政爱民、民众辛勤劳作之意。
突出特色,路名有品位。
此次命名的道路名称,除了遵循历史、彰显城市温度外,还有一些名称结合了当前区域版块地理特色、功能特点和发展方向。
比如门楼街道塔寺庄,是唐代建村,村内唐塔街因村曾有唐塔而得名;东厅街道丁家夼的铜矿街,因福山铜矿旧址在此而得名。
有些地名反映了自然风光、乡风特色。如回里镇土峻头醒狮路因道路北至狮子山而得名,兴隆街因附近的兴隆山得名,门楼街道河格庄槐香街因旁有老槐树而得名,塔顶北路因通往福山区最高峰塔顶而得名,太平顶山路因通往太平顶山而得名,东厅街道米顶街因通往大、小米顶山而得名,高疃镇巨屯村三阳街因村南三阳顶而得名。
规范的地名有助于吸引游客和商家,推动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加村民收入。
“通过织密乡村地名网,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使全区路名成为展示福山文化的名片,进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福山区民政局局长林波介绍,福山区有近300个村,此次在6个镇街39个村命名了第一批乡村道路,乡村道路命名任务仍然艰巨。
未来,福山区将持续推进“乡村著名行动”,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全面完成乡村道路命名工作,规范设置村牌、街路巷牌,让乡村路名真正用起来,发挥地名标志导向作用,畅通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
责编: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