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2年11月1日正式施行。个体工商户作为以个人和家庭形式开展经营活动的重要市场主体,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达1.11亿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2/3。那么,这部条例的立法思路、基本内容以及制度安排又是什么呢?在11月1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有关部门负责人给出了详解。
《条例》进一步明确了个体工商户的法律地位,统筹发展和安全,纾困和培育,活力与秩序,固化财税金融支持,开展分型分类帮扶,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权益保护。具体来说,该条例共39条,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
- 明确个体工商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基本原则。
- 完善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工作机制。
- 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方面的具体职责和要求。
- 加大对个体工商户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
如何实施分型分类培育和精准帮扶?
个体工商户因其数量众多,情况复杂,利益诉求多元,因此,需要分型分类培育以实现精准帮扶。《条例》提出,根据经营规模、营收水平等,将个体工商户大致分为“生存型”、“成长型”和“发展型”三个类型,分别着眼于“活下来”、“持续经营”和“发展壮大”三个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育。同时,鼓励个体工商户发挥自身的优势,走创新发展的路子,加大对特色经营、积极开拓新兴领域的网店微商的选优和“拔尖”培养。
下一步的纾困举措有哪些?
由于疫情频发、消费低迷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个体工商户面临着经营成本、经营场地、招工用工、贷款融资等方面的困难。因此,《条例》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如增加经营场所供给,降低使用成本,为个体工商户提供稳定可预期的经营环境等。
那么,如何处理服务和监管之间的关系呢?
《条例》充分体现了促进发展和依法监管的统一。一方面,对个体工商户发展确立了积极扶持、加强引导、依法规范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明确规定了个体工商户应当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并强调了对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政府部门应当加强监督管理,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记者:班娟娟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